核心阅读
(资料图)
11月21日,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横沙水域成功整体打捞出水。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是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为深化中华海洋文明研究和文明交流互鉴研究提供了珍贵实证。
深夜,万里无波,常年寂静的长江口横沙水域,此刻聚集了众人的目光。
“桅杆!桅杆出水了!”11月21日0时40分,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巨大沉箱装载着古船,经过4个多小时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
古船出水,桅杆清晰可见、满布藤壶,横隔板如鱼骨呈现、积满泥沙。时隔150多年,这颗跨越历史的“时空胶囊”重见天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为深化中华海洋文明研究和文明交流互鉴研究提供了珍贵实证。
发现
填补清代晚期古船空白
2015年夏的一天,长江口横沙水域,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拿起电话,“可能有个大家伙,水下摸到了大桅杆!”
电话那头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我一听也很兴奋,当时我们启动水下文物调查有四五年了。”
就在那天,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时,通过声呐扫测等技术发现了一艘木质古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
此后,经过7年的水下考古调查勘探,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得以探明。这艘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公元1862—1875年),所在水域水深8至10米,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残长约38.1米、宽约9.9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从目前的勘测情况看,推测为清代上海广为使用的沙船的可能性最大。
通过选取4个舱室进行小范围清理,舱内均发现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水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以及建筑材料等大量文物。特别是出水的绿釉杯底书有“同治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21年和2022年,上海市文物局又两次组织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对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周围进行了水下调查,清理出了前几次调查未发现的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以及一批产自江苏宜兴窑陶瓷器。
长江口二号已经出水完整或可修复的文物种类之多、数量之大,甚至给上海市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赵荦带来了一点甜蜜的“烦恼”,她挥手比划,“这里根本放不下,我们到处借地方,最远的寄存到了浙江宁波。”
打捞
采用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根据古船年代和长宽比例推测,长江口二号古船可能为沙船,这也是我国沿海海域水下考古首次发现此类船型。
由于古船受水流冲刷严重,特别是随着长江口水势流向改变,古船加速露出河床表面,亟须采取整体打捞方式对长江口二号古船进行保护。
与此前的南海一号古船相比,长江口二号古船虽然时代晚,但船体更大,加之长江口这片江海交汇水域能见度几乎为零,整体打捞难度更高。
上海市文物局会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集成先进的打捞工艺、技术路线、设备制造,最终研究并形成了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这艘古船。
这是全新的打捞解决方案,创造性地融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并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先进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也是首次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域。
此外,为了平稳安全提升弧形梁形成的沉箱并顺利将其护送至船坞,创造性设计并建造出一艘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奋力轮”两端设有同步提升装置,在船中部开口,自带一个长56米、宽20米的月池。穿梁完成后的弧形梁沉箱装载着古船直接由“奋力轮”从海底提升至中部月池,并转运、卸载至船坞。
今年9月6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到达古船所在水域,正式开展古船整体打捞和考古保护工作。11月17日,专用工程船“奋力轮”到达古船所在水域,整体打捞出水进入关键阶段。11月21日,经过77天的海上施工奋战,古船成功整体打捞出水。装载着古船的沉箱,由22根巨型弧形梁严丝合缝水下现场拼装而成,沉箱长48米、宽19米、高9米,整体打捞上来的古船、泥沙等总重约8800吨。“奋力轮”用了2000多根钢绞线组成两侧液压同步提升系统,将沉箱提升至船中月池。
据悉,长江口二号古船不久后将被“奋力轮”带入位于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开启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
保护
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展示教育同步展开
褚晓波坦言,整体打捞出水只是序曲,更大的考验还在后续的全面考古调查与科技保护,“古船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如同一幅缩微历史画卷,我相信古船的故事刚刚开了个头。”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它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其完整度,船体和船用属具保存较好,船货丰富,大量船上生活物品展现了清代晚期商船航行与船上生活的生动画面,为研究中国近代经济贸易史、长江黄金水道航运史和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目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已选定上海船厂旧址作为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后的“新家”,充分利用两个老船坞和保留的历史建筑来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未来,作为历史建筑的老船坞也将“变身”为沉船考古基地和古船博物馆。考古人员将在这里逐步揭开这艘清代古沉船的诸多未解之谜。
这将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可同步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展示教育,以及考古与非遗活态体验和国际水下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等。这也成为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展示同步实施的项目。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表示:“我们将牢牢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确保古船整体迁移安全稳妥,深入挖掘古船历史文化价值,高标准建设古船博物馆,让文物‘开口’说话,最大程度地发掘古船的科学、历史、艺术、社会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