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也是第九个“中国心梗救治日”,这个日子的设立是为了提醒大家,发生心梗要牢记两个“120”: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和抓紧120分钟的黄金救援时间。近日气温骤降,心梗发病率也有所上升,我们先来了解,如何早发现、早救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江苏昆山:男子突发心梗自行就诊 候诊时倒地
11月2日,在苏州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正在侯诊的张先生突然倒地,随后被医护人员立刻送往抢救。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于宗良:“急诊科的同志喊了我们,我们会诊觉得这个患者可能就是一个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心脏骤停。”
经过抢救和心脏支架手术,患者张先生目前已无大碍。初步判定,最近气温突降和昼夜倒班劳累过度是诱发心梗的主要原因。
心梗患者张先生:“在上班的时候,感觉胸有点闷出不来气、上不来气,我就打个车过来了,到那边就是正在准备排号就晕倒了。”
福建厦门:心梗患者自行去医院 半路发生意外
上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接诊了一位49岁的患者,夜里突发心梗后,本来也打算自行前往医院就诊,结果发生了意外。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欧尾妹:“他自己强行地撑着去医院,结果就在他们家的楼梯间里晕厥了、摔倒了,摔得头破血流。还是人家一个外卖小哥看到了,给他送到医院去,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心源性休克,后来在ECMO的紧急帮助之下才慢慢地转危为安。”
多家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心梗患者中大多数人是自行来院,而不是通过拨打120、乘坐救护车前来的,暴露了公众对心梗的认识不足。
那么,出现哪些症状,提示是心梗发作呢?心梗,就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被血栓堵死了,导致了心肌缺血、坏死。最典型的症状是胸部的心前区或胸骨后剧烈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半小时。
北京医学会心脏心理医学分会委员段小春:“有些病人会同时出现左侧的肩部、颈部、下颌或者上肢的放射的疼痛甚至后背的疼痛、上腹部的疼痛。同时会出现胸闷、憋气、大汗或者是有心率明显加快超过120次,或者心率减慢,比如说低于50次。”
心梗发作如何应对?牢记“两个120”。一是心梗发生后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二是抓紧120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越早开通血管,成功救治的希望就越大。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身边人也要随时关注病人情况。
北京医学会心脏心理医学分会委员段小春:“你可以和他对话,或者是可以数数脉搏,可以摸一下他的颈动脉的波动或者大血管。如果没有摸到那说明病人发生了猝死,我们可以进行心肺复苏。如果在公众场合,我们可以及时找到自动除颤器根据它的指示进行应用。”
专家介绍,出现胸痛症状,可以含服硝酸甘油来缓解,但如果出现低血压等情况,则不能服用。
北京医学会心脏心理医学分会委员段小春:“如果说这个病人是一个持续的胸痛,或者你和他对话出现了不连续,甚至他反应不正确,或者是你测血压的时候血压降低,这个时候我们是不能随便含服硝酸甘油的,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远离心梗,重在预防。不管是在降温天气下还是在平时,都应该好好保护我们的心脏。
冬季降温致血管收缩 需重视血压和保暖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冬季,气温每下降1℃,人群发生心梗的风险就增加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介入学组组员马剑英:“越冷血管就越容易收缩,收缩就容易导致我们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尤其是天冷了之后还有一个血压会明显升高,这时候需要调整一些药物把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冬季晨醒后应慢慢起床,不要起得太快太猛,出门时注意保暖。
北京医学会心脏心理医学分会委员段小春:“如果有早上锻炼的习惯的,建议尽量避开寒冷的早上,可以在中午的时候或者天气变暖的时候再出门”
“三高”人群需重点防范 远离高危因素
预防心梗的发生,还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好习惯,远离风险。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介入学组组员马剑英:“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久坐不动、暴饮暴食或者这种生活作息不规律的,还有精神压力很大的,这些人就是容易得冠心病,容易得冠心病的这些人就容易患心肌梗死”
防心梗 年轻人须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近年来,心梗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也值得警惕。今年7月,福建福州一名19岁的男孩在打完篮球后猛喝冰饮,随后感到胸痛,最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今年9月,湖北武昌某院校一名大一新生,在打篮球时突发心梗倒地,救治无效,不幸离世。
对此,专家提醒年轻人规律作息,合理适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