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一线故事温暖人心,基层实践亮点纷呈。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由省委宣传部开展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贵州新闻媒体‘千人百进’大型蹲点调研采访活动”正式启动,从今天起,惠水县融媒体中心同步开设“‘千人百进’蹲点采访”专栏,推出记者在基层一线的采访报道,更好地反映惠水发展成果,发现先进典型,激励大家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富庶惠水、美丽惠水、宜养惠水、人文惠水、数字惠水、平安惠水。
走进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映入眼帘的是窗明几净的房屋、错落有致的绿化、悠闲散步的人群……俨然是一个安居乐业、配套成熟的小区。
(资料图)
赵福权2016年搬到新民社区,成为这里的一员,在这几年时间中,他不仅见证了社区的变化,也参与到了其中,已经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我觉得非常地满意,我们在这里有班上,孩子读书也方便,搬迁过来是非常幸福的。”赵福权开心地说道。
要想过得好,就业少不了。如今,社区的小康车间成为了就业的新选择。在这里,改变悄然发生,工作和家庭得以兼顾。
就业不出社区、增收就在家门口,是让享受易地搬迁政策的徐明霞最开心的事。徐明霞以前在外地打工时,学了一手裁缝手艺。回到惠水后,还在一家小康车间当上了主管。
徐明霞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通过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规划设置,让日常生活问题都能在社区里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我们为搬迁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熟悉每一户每一人的健康状况,量身定制,为个体化进行服务,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我们搬迁居民享受到我们优质的医疗服务。”惠水县移民社区医院院长杨胜林说道。
在惠水县明田街道移民综合服务中心的“感恩记忆馆”里,陈列着各式农具,墙壁上的照片记录着搬迁前的生活环境,读书难、看病难、就业难、交通难,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搬出来了当然要过得好,过得好了,人心才能稳得住。而在这背后离不开高效的网格化管理的助力,新民社区创新推行“四单制”管理模式,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组织晒单”,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民办实事、参与社区治理。整个社区被划分为15个居民小组网格进行管理,这一城市小区通行的管理模式在这里落地生根。
“我们形成了三级网格、分级管理的模式和体系,网格员按时入户走访,对每户信息掌握清楚,第一时间化解小问题,让群众安安心心上班,高高兴兴做事。”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说道。
家门口就有工作,有学校、能看病,还有各类丰富的文化活动,这样的生活谁不爱,走出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融入到五彩缤纷的新生活里。搬出大山天地宽,迎接新貌展笑颜,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已成为社区居民生活常态。
明田街道党工委书记风云家表示,将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抓手,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为主要任务,扎实抓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的丰富提质,因地制宜发展村(社区)实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精准落实民生保障政策,持续推进基层治理有效开展,让广大群众获得满满的幸福感,更加坚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刘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