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未成年人蓝皮书: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12-07 15:38:30


(资料图)

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与行为实验室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未成年人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蓝皮书调研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91亿人,近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主要是满足其认知需要和娱乐需要,家庭学校环境系统在未成年人网络行为引导和网络沉迷防范上,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与各种数字应用。互联网为未成年人搭建了数字化的学习、生活、娱乐和社交空间,但是互联网环境复杂多样,未成年人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尚未成熟,身心的发展性与网络的复杂性相互作用,引发不少关于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争议。

课题组面向全国6岁至18岁的在校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21733份,家长问卷19804份,旨在勾勒出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空间的学习、娱乐和社交特点,以及互联网使用对其思维认知、情绪心理、创新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调研数据显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主要是满足认知需要和娱乐需要,大多数是基于拓展视野和了解世界、获取信息和学习的动机,同时,娱乐放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会影响未成年人上网动机、上网活动频率和网络沉迷情况。父母对子女越了解、亲子互动越频繁、亲子关系越是亲近,未成年人会越少依赖网络使用来满足心理需要,上网动机减弱。家长的榜样作用对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具有重要作用,平时每天玩游戏或看短视频时长在3小时以上的家长,与不玩游戏或不看短视频的家长相比,其孩子网络沉迷风险比例分别高出5.36%和11.10%;与时长1小时以内的家长相比,其孩子网络沉迷风险比例也会分别高出5.22%和8.83%。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儿童玩网络游戏和观看短视频的比例都更高,应给予更多关注。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风险与首次触网时间和网络活动类型有关,男生、农村未成年人和高中生网络沉迷风险更大。学校融入度高、生活满意度高、幸福感强、学习成绩满意度高和未来信心强,是防止网络沉迷的保护性因素;感知互联网对自己的重要程度高和学业压力大,则是发生网络沉迷的危险性因素。蓝皮书表示,被同伴排斥、亲子关系不良的未成年人容易将互联网作为“港湾”,但这种补偿性的满足,始终替代不了线下与人相处所带来的满足。因此,对于网络沉迷的未成年人,应从学校、家庭环境入手,通过改善同伴关系、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家庭氛围,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需要,降低互联网对他们的重要程度,从而降低网络沉迷风险。

(刘苏雅)

财经
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