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唐山市疾控中心发布预防贝类毒素引发中毒的风险提示
(资料图)
贝类遍布江河湖海、种类众多。常见的有海螺、蛤蜊、牡蛎、扇贝、海虹等。贝类鲜香美味,深受大众喜爱,然而夏天因食用贝类引发贝类毒素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为预防因食用贝类引发贝类毒素中毒,特做如下风险提示。
贝类毒素中毒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渤海区域一般在5月高发。
贝类本身不产毒,有毒藻类是元凶
贝类本身不产生毒素,但赤潮发生时,贝类大量摄食有毒藻,藻毒素会在贝类体内累积,其对贝类无危害,而人一旦食用了染毒的贝类,则贝类毒素会迅速在人体内释放而导致人中毒。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无色无味,症状包括唇舌、指尖麻木,运动失调、呕吐、呼吸困难等。贝类毒素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
不同贝类对贝类毒素的蓄积、代谢和排除能力存在很大差别,贝体内毒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尤其是当有毒“赤潮”发生时,贝类体内更易蓄积毒素。最近几年的高危贝类主要是贻贝(又叫海虹、淡菜等),其次是牡蛎、扇贝、蛤蜊等滤食贝类。
毒素不易被破坏,科学预防是关键
含有贝类毒素和其他安全可食用的贝类,在外观、气味等方面无差别。而蒸、煮、炒等烹饪过程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毒素的含量,但都不能完全破坏贝类毒素。所以,最大限度的避开可能被污染的贝类,是主要的预防方式。
我市曾于2019年发生过贝类毒素中毒事件,当时,中毒者就是食用了自采的海虹。国家卫健委,相邻地市均于近期发布了风险提示。
建议广大市民积极留意官方的预警通报,包括赤潮预警、高危贝类预警等,4月~6月赤潮暴发高峰期,建议不要“赶海”打捞或采食海产品,也不要在排水口(如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及时避开高风险食物。
一旦食用贝类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一定要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注:赤潮是海洋中某些有毒浮游藻类等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