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以济公成名后,他一直“以戏济世”:游本昌当得起艺术家三字
腾讯网| 2023-01-16 12:14:30

1月10日,演员李嘉明拜访90岁的“济公爷爷”游本昌,登门致谢“救命之恩”。

原来,3年前李嘉明父亲患病住院,无钱治疗,游本昌得知后给李拿了一万块钱,现在难关已过,到了还钱的时候了。

李嘉明来到游本昌家,他双手捧着装着1万块钱的信封,向老爷子深鞠了一躬:“谢谢您!”


(资料图片)

没想到游本昌把信封推回去说:

“来于济公、还于济公,拿去做公益吧!”

这个新闻好暖!游本昌一言一行所发出的清澈光芒,简直像一把照妖镜,把娱乐圈中的捞金丑态照得无处躲藏。

这事又让网友想起,当年郭德纲和游本昌有过一次对话,老郭自卑地问:

“我也想演济公,可我这么胖,能演吗?”

游本昌说:“可以演,孩子,菩萨是无相的。”

游本昌自从52岁演济公后,好像真把自己活成了济公。

他给人的印象总是内心强大又身具佛骨:慈悲自在,空而不空,空无所空……

可谁能想到,“济公爷爷”一生也并非事事顺当的:

他自小体质差,被断言“活不长”;30岁因营养不良晕在舞台上;52岁妻子患上癌症;刚出名就被诽谤;快退休时铁饭碗丢了;快80了,他把房子卖了拍“济世”的话剧……如今老人家快90了,为了艺术,家底也差不多赔光了。

别人说他一生白奋斗了,可他却说,艺术滋养了他的一生。

30岁曾饿晕,拍《济公》挨板子不喊疼,只因他懂“境随心转”

有些演员一辈子就演一个角色,却能把角色演活了。比如陈晓旭的林黛玉、演济公的游本昌。

陈晓旭在演林黛玉前,就写过林黛玉才能写出来的诗。而游本昌在演济公前,就经历过与李修缘相似的经历。

李修缘是在弱冠之年出家,游本昌童年就皈依了佛门。

游本昌的父母高龄产子,一位高人说这孩子活不过13岁,除非皈依佛门。于是,父母将6岁的游本昌送往佛门时皈依,法号乘培。

6岁的“小居士”游本昌此后身体健康,也一路顺利。

17岁高中毕业后被推荐到文工团,次年又调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做演员、保送到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刚工作没几年,游本昌就上山下乡了,在生产建设兵团“屯垦”的日子里,他学过钳工、盖过房子,耕过地,也炼过钢。

虽然没有演出条件,但他总喜欢抽空给村民和知青们表演。天作幕、黄土地作舞台,游本昌觉得更“放得开”。

这段踏实的劳动的经历,让游本昌爱上了“哑剧”——人在劳动时多用身体创造,无需语言。而哑剧也是一样:注重身体的传达,而非语言上的传达(被称为“无言的诗人”)。于是,30岁的游本昌开始自学哑剧艺术。

那个年代想学什么要靠自悟,没有什么“艺术培训班”。游本昌向卓别林取经、向莫尔肖学习,然后到福利院去义演。终于,让他琢磨出了名堂——他演出的哑剧《幽默芭蕾》曾和《吃鸡》并驾齐驱,为中国哑剧艺术增添了一笔浓墨。

1962年,游本昌收到了央视晚会的邀请——导演王扶林亲自与他共同研究剧本,这本是个极佳的出名机会,谁知道彩排时,游本昌突然因营养不良晕倒!

前面说过,游本昌天生体质很差,那两年他经常全身水肿、只要一累就要卧床。因为不能现场表演,游本昌只能在背后和王扶林一起做策划。直到1984年才正式登上春晚舞台,表演剧目为《淋浴》。

哑剧表演给游本昌打开了一扇门。1985年,52岁的游本昌第一次拿到了演电视剧主角的机会,也就是《济公》。

他又跑到寺院,和高僧门求教“济公”之意,智慧因此开启。

“我明白了什么是有觉悟的人、有智慧的人,济公为什么不叫济私呢,公和私就是觉悟和不觉悟的分水岭。”

得到这个启发后,游本昌把济公演得尤其“自在”。

小时候一看到济公,心中就特别开心,因为知道接下来,穷人和好人总会逢凶化吉,而恶人和巧取豪夺者总会得到报应。

游本昌那衣衫褴褛却眼中有光的状态,早就脱离了“演”的境界,他是在“经历”济公。

好像上天要故意给游本昌“开悟”的鼓励,据说济公拍摄的过程中,发生过不少神奇的事。

“那时是夏天,顶着39度的高温,拍摄很辛苦,可下午一轮到我拍,天就阴了,凉爽了;杭州多雨,有时候天阴了一天都不下,非等我们的戏都拍完了,雨才下来……”

游本昌老师领悟了境随心转,马上,他就在《济公》中应用了这些境界。

那个年代演戏,演出道具的预算很低,济公啃的鸡腿总是臭的(因为好几集都用一块肉作道具)。但游本昌每次都是二话不说就咬鸡腿,直到导演演“卡”,才把鸡腿吐了或从嗓子眼往外卡。

济公的打戏,也是真打。妻子来探班,看见丈夫从两米高的地方往下摔爬不起来,看得直哭。

可游本昌却笑呵呵的,为自己经历了“济公”该经历的而感到开心。

《济公》上映后,游本昌大红大紫了。红到什么程度?各省市都要求电视台都抢着播放《济公》,因为犯罪率会明显下降。人人都以为游本昌的好日子来了,谁知道人生的考验才刚开始。

被诬陷“耍大牌”、为照顾患癌妻子,他在当红时辞职退圈

1988年,一家报纸发文称:

“一个靠济公抬高身价的演员,竟向《济公》漫天要价起来,提出什么要签立体合同,否则就拜拜,一个信过佛、参过禅的活济公,竟信奉起孔方兄了!”

这则报道写得十分厉害,他从两个角度诬陷,让人不得不信。

第一,提出立体合同一词,这容易让人联想:如果当事人没说过,这个词从哪儿来的?

第二,道德绑架。影射一个演过“佛”的演员,就不能谈钱了。

要不是当时游本昌录了音,真是跳进黄河洗也洗不清了。真相是什么呢?

1、拍摄续集时,游本昌妻子患上了癌症,他想专心陪妻子抗癌,建议片方换一个演员。

2、立体合同是从前和制片方讨论过的宣传方案,但并未因此要过价(根本没想演,谈何要价呢)。

原来,是制剧方担心游本昌版“济公”太深入人心,不买新剧的帐,所以来这么一出。

游本昌起诉后,此案以报社向游本昌公开道歉并赔款2000元作为了结。

这些事对游本昌打击都很大,但市场上对他的呼声还是很大。

可是为何在1989年《济公》上映之后,游本昌就消失了呢?

答案是,游本昌不认同当时的创作风气,退圈了。

1990年左右,全国各大剧团开始搞体制改革:保留剧团的建制,通过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增加效益,同时鼓励大家搞第二职业。

游本昌也接到了“指标”,要他搞第二职业,完成创收指标,他怼领导:

“文艺工作是为观众服务的,为弘扬真善美服务的,什么时候要为人民币服务啦?”

这番快言快语就是给领导上眼药啊,他此后的处境可想而知。

其实游本昌也不是想唱高调,只是他有原则。

既然“道”不同,就不与之谋吧。游本昌退出剧团,成立了自己的演艺公司。

公司的本质就是创造效益,但游本昌并未因此改变初衷,一直没改过自己的这个“原则”,后面我们会讲。

人生经历是教训,也是磨刀石。

2010年南都周刊采访他时,游本昌曾自嘲过自己的臭脾气:

“情商很低,有点旧知识分子的清高,万事不求人。”

但他接着又说:

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就不要妥协,莫扎特并不知道自己会具有如此高的声望,梵高活着时也没想到自己的画将拍到上千万美元。”

游本昌老师太刚了!

拒绝无低线表演33年、80岁卖房拍剧,他一辈子都很“纯”

从1990年到2023年的33年间,中国文艺界、演艺圈,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游本昌提出过建议的“电视剧立体策划”现已成为主流;比如那些牺牲品质拼流量的做法,曾被膜拜又被摒弃。

可游本昌老爷子还是一如既往、天真未变。

比如,改台词精益求精这件事。

1985年,《济公》中,有一场济公上街吃人家肉包子的戏,游本昌给改了:“拿人包子不能白拿,那不成抢了吗?”于是,我们看到的剧情是:济公扔过去三枚铜钱。

2023年,《少年歌行》里,游本昌演忘忧大师。

原台词是“寒水寺是你【暂时栖息】的地方”,游本昌改为“【一时栖息】”;

原台词是“剩下的路”,游本昌老师改为“前面的路,要靠你自己走下去了。”

一字之差,底蕴立现,妙不可言。

比如,“知行合一”的人生。

33年,怕是两代当红演员都在演艺圈捞到了名和利,但游本昌“得到”了什么呢?

1997年,妻子病情好转,游本昌重新投入演戏,第一件事,就是投资去做“哑剧艺术”的推广;

钱不够,他就演配角赚点钱,然后再次投资自导自演了《了凡》(看过《了凡四训》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名著名的劝善书)。

哑剧和《了凡》让他先后赔了近千万。

2011年,他卖了房,筹资拍了一部话剧《弘一法师——最后之胜利》。排第一场剧花了几百万元,成本主要用于买剧本版权、找演员付酬劳租剧场。

他只好演出一场收回一些成本后,再投资再演。

有人说,游本昌爷爷真的活成“佛”,活成“仙”了,他离大众艺术太远了,此言差矣!

游本昌立志“以戏济世”后,虽只是偶尔客串角色,但他每次出手,都能奉献精品。

比如《少年歌行》,游本昌饰演的忘忧大师两次出场,都让网友沸腾。网友说,如此高僧未来几十年都要封神了。

2011年播出过的《李献计历险记》,游本昌仅出现10分钟,一个眼神就让观众泪流满面。

游本昌可称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不只是因他把“以戏济世”的志向践行了一生,还因为他对艺术的理解后人难以企及。他说:

“要热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为它可以付出生命,但是绝不可以爱艺术中的我。”

当今演员们,几人能体悟呢?

财经
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