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动静记者从省文旅厅了解到,此次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包含我国15个省的44个项目,其中就有来自贵州省都匀市的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项目。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欣表示,都匀毛尖茶作技艺属于我省制茶技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申遗成功,对拓展当地人民群众对茶文化、茶叶相关知识的认知,传承传统制茶技艺、提高该遗产项目的存续力、增强传承活动力,坚守传承传统技艺的初心将起到更大的积极作用。”
此次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通过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世代传承。
贵州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的,茶叶出口也长期位居贵州农产品出口榜首,此次申遗成功将带来哪些利好?都匀毛尖和贵州茶产业又将如何抢抓机遇?省茶文化研究会、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嘉民表示,我省传统制茶技艺丰富多彩,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遵义红茶、湄潭翠芽、石阡苔茶制作技艺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唤起了茶人的文化自信。通过技艺的不断弘扬,让我们的茶叶有价格更有价值。他也提醒到,“茶叶技艺固然重要,但也要避免对手工茶的盲目崇拜,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是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
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亚轶在接受动静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知这个消息非常激动,这是中国茶界的大喜事。他认为,此前中国茶与世界茶接触比较多的是红碎茶,传统的六大茶类与世界接触度并不多。
此次申遗成功,将大幅度助力中国六大茶类走出国门,让原叶茶为更多人知晓喜爱。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国以茶为媒介的文化输出,让世界领略中国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对茶人来讲,更加坚定了走有品质有品位的茶产业发展之路。李亚轶表示,“未来已来,茶的春天来了。”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早已融入各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方面面,成为璀璨中华文明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贵州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世界唯一迄今164万年的茶籽化石发现于贵州省晴隆县,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贵州已成为中国茶原料中心,有全国最大规模的茶园,全省88个县有78个县产茶,湄潭县已连续3年位居中国茶叶百强县第一名。省茶叶专班综合组组长范仕胜认为,“贵州茶加工装备水平和技能水平正在快速升级,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健全,以加工技能型人才为主的能工巧匠不断增加,茶产品性价比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将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茶加工中心。”
省茶叶专班常务副班长雷睿勇在接受动静记者采访时说:“此次申遗成功是世界对中国茶产业茶文化的高度认同,贵州应该对茶文化茶产业充分自信,坚持不懈抓好茶产业,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做出更大贡献。同时,贵州将进一步挖掘整理多彩贵州民族茶文化茶习俗,大力弘扬茶文化,提升贵州茶的知名度。接下来,贵州还将乘势而上,统筹抓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推动贵州绿茶出口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