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社区超市借即时零售服务超50万顾客
海峡网| 2022-11-15 07:52:40

今年的“双11”,一个不同于往常的新景象渐成主流——“本地门店+即时配送”的模式创新性地开掘新场景下的增量空间,数码3C、商超便利店、夫妻杂货店等诸多线下实体门店正积极转型,借助即时零售,深度竞逐“双11”这个原本只属于线上的电商购物节。


【资料图】

11月11日,央视财经《中国电商年度发展报告》关注到一家在北京开了八年的社区超市,这家小店借即时零售实现了线上月销近三万单。这是央视继今年8月首次对即时零售进行专题解读之后,再度聚焦于此类新业态,透过四个典型案例,完整展现我国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发展的态势。

“小小的外卖分拣台有时比超市的收银台更重要”。开通即时零售后,超市老板桂安强转换了进货思路,从果蔬生鲜到衬衫被罩、猫砂龟粮,除了日用百货,更多“小众但急需”的商品正通过外卖小哥送达消费者手中。目前,小店在线上服务的顾客已超过50万人。

央视分析指出,透过“双11”的窗口,即时零售对消费者和实体商业带来双重助益:既为消费者带来了效率和体验的提升,也给销售渠道带来变化,加速影响着传统门店的选址、运营的内在逻辑。

▲央视报道社区超市的即时零售转型。

线上服务超50万位顾客,一家社区超市的即时零售转型

“您有新的订单,请及时处理”,随着源源不断的新订单涌入小店,柜台的外卖小票打印机成为了店内“最忙碌的一员”之一。老板桂安强向记者展示着每天需要用掉的六、七卷打印纸,这小小的商品分拣台已承担了超过50万位线上顾客的打包任务。

记者走访时发现,周末,这家位于北京亚运村的社区超市迎来了最为忙碌的时刻。除了到店消费,店内的所有商品都可以点外卖,因此持续有外卖骑手在门店穿梭进出。

今年,这家社区超市的外卖订单量增长了20%,为此,桂安强专门安排了4个人在外卖台进行接单和分拣。“小店的营业时间也从晚上10:00延长到了凌晨1:30。”桂安强称,夜里的订单更多,大多是急需又难以在传统超市里买到的产品。

▲店里的猫砂、龟粮等小众商品基本都在即时零售平台上销售,可以满足应急需求。

选品思路是一家超市经营的重中之重。尽管“线下买”和“点外卖”看上去只是销售渠道不同,但实际上线上和线下的客群具有各异的消费习惯,一些店里卖不动的产品线上却成了爆品。

开通即时零售后,具有敏锐商业嗅觉的桂安强立即更新了自己的进货思路。

在他店里,猫砂、龟粮等小众商品基本都在线上销售,猫砂一个月能卖出四五十袋。为了更合理利用空间、提升坪效,桂安强还专门腾出了一个仓库,用于摆放衬衫、短袖、一次性床单被罩以及泡澡袋等差旅用品。 

“我们现在的营业额线下没有线上的高,大概是1:2左右。”桂安强介绍到。

在这家店里,每一张外卖订单的背后或许都有一个故事,有的是急需,有的是关怀。央视在报道中提及,桂安强正在继续探索选品和销售路径,想让这家社区超市成为线上线下通吃的“两栖店铺”。

即时零售从应急走向日常,品牌商家数量有望增多

除了桂安强的社区超市,央视在此次报道中还提及了其他几种积极转型的实体零售业态。

数码家电是双11的“电商常客”,现如今开辟了新的消费场景。央视在节目里展示了苏宁易购的即时零售转型之路。作为正式入驻美团平台的首家家电3C品类大型连锁品牌。这意味着,手机,电脑,生活家电类产品也可以像点外卖一样快速送达。

店内工作人员宫永和告诉记者,外卖配送和快递配送不同,3公里以内的订单需要在1小时内送达。拣货、包装、呼叫骑手,短短几分钟,商品就会从仓库送出。

还有“写字楼里的文具店”和 “鲜花外卖接单王”的故事。

文具店老板孙增发现,相比于临街店铺,把店面租在写字楼里能为房租减下大笔开支,由于外卖平台拓展了客群,销售额并未减少,工作日的线上日均订单量一般可以达100多单。

对实体门店来说,即时零售带来的不仅有渠道变革,也有运营逻辑的变化。刘鹏去年创业开鲜花店,店里推出了一款58元向日葵香槟玫瑰花束,这种高性价比的“明星商品”可以吸引线上客流,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成了江苏南京桥北片区的鲜花即时零售接单王。

▲央视调查显示,在即时零售模式的支撑下,实体门店成为今年“双11”的生力军。

在即时零售模式的支撑下,实体门店成为今年“双11”的生力军。随着即时配送需求进一步地被发掘,配送品类也将迎来新一轮扩张。 

“从商品品类上来看,消费者的需求也从应急走向日常,从餐饮品类走向非餐,”美团相关业务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报告称,预计到2026年,即时零售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财经
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