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盈峰投资合伙人王小利来说,去年最“难啃”的项目,是入股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汽埃安”)。“大批机构拿着钱排队,一票难求。”他历经多轮谈判,才好不容易“抢”到一张“股东卡”。
在股权投资相对冷清的去年,广汽埃安是一级市场最受瞩目的公司。当年10月,广汽集团发布《关于子公司广汽埃安增资扩股的进展公告》,宣布广汽埃安以超额募资33亿元、估值超千亿完成A轮融资,共引入53家机构,募集资金达182.9亿元。
(相关资料图)
这也使得广汽埃安创下国内新能源整车行业单笔私募融资最高纪录,一跃成为千亿独角兽。
广汽埃安凭什么吸引数百家投资机构?如何通过股权构建起产业“朋友圈”?资本如何助力其突出重围?记者走进广汽埃安寻找答案。
各路资本竞相追逐
2022年10月,距离上一轮非公开协议增资仅数月,广汽埃安的估值便从390亿元飙升到A轮融资时的1032.39亿元,涨幅165%。一级市场的火热反响,令广汽埃安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刘佳始料未及。
“起初还担心有点晚了。”刘佳显然多虑了,很快,她的电话就被投资机构打爆。“引战”公告发布后,300多家机构前来接洽,其中不乏世界级主权投资基金、国内外知名风投。
彼时,新能源车赛道已经形成激烈竞争格局,相较于率先完成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广汽埃安的融资时点不算早,加之行业融资规模下降,投资风口已从整车向产业链、生态链分散和转移。
广汽埃安何以获得各路资本垂青?
“综合来看,广汽埃安有望成为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作为广汽埃安A轮领投方之一,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下称“深创投”)董事总经理曹旭光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良好的产品竞争力,也是投资人“押注”广汽埃安的原因所在。例如,王小利认为,广汽埃安“有深刻的消费洞察力,多款产品受到市场欢迎,销量持续增长”。
在“新股东”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下称“国调基金”)投资一部负责人李俊江看来,广汽埃安是脱胎于传统国企的新兴产业代表,在广汽集团支持下大力推动混改,且具备核心技术实力。
显然,背靠广汽集团是重要的加分项。“作为投资标的,广汽埃安最大的稀缺性在于公司体制机制。”曹旭光认为,广汽埃安兼具国企的安全稳定性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成长性。
广汽埃安的野心是成为“电动车时代的丰田”,这意味着更大的投入。“预计未来5年需要投入500亿元到600亿元,纯靠国有资本,压力和风险都太大了。”广汽埃安董秘刘飞雷说。
为了走向更大的舞台,2021年8月,广汽埃安启动混改计划——第一步完成资产重组,第二步完成员工持股和引战,第三步是完成上市。“混改有三大目标。一是引入资本,保持持续的技术领先;二是打造充电、换电的完整生态体系;三是为国际化构建海外生产营销服务模式。”刘飞雷说。
打造最强产业“朋友圈”
从首批报价的260多个投资者,缩减到53个战略投资者,广汽埃安如何遴选股东?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分类指标、评级模型去精选三类股东。”刘佳解释道,第一类是具有资本市场影响力的股东,有助于公司未来资本运作;第二类是政策性引导基金,有助于在产业形成更强的资本合力;第三类是产业资本,“从是否具备核心资源、规模、实力等考量与广汽埃安的匹配度”。
刘飞雷介绍,广汽埃安以资本为纽带,引入原材料、充换电、电机电池、芯片、智能驾驶等企业作为股东,实现产业协同。
这种双向选择最终反应在广汽埃安的股东名单上,产业资本“扎堆”聚集,一个规模庞大,具有战略支持性、产业协同性的股东阵营建立了起来。
其中,有充换电能源生态的南网能创、国网英大产业基金;有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的中芯聚源、粤芯半导体;还有能够形成智能驾驶车路协同的中交资本。引入股东最多的当属电池领域,集聚了赣锋锂业、寒锐钴业、瀚晖资本、科达制造等。
一台新能源汽车,电池占到成本的40%—60%。通过股权融资,广汽埃安在三电领域形成了研产供销一体化的机制。不论是被称为“白色石油”的锂,还是有“工业味精”之称的钴,都有了供应链保障。作为股东,有“锂王”之称的赣锋锂业、寒锐钴业都与广汽埃安签订了战略合作,从上游原材料端赋能新能源电池业务。
此外,广汽埃安还通过股权“引芯”。为了扭转被核心零部件“卡脖子”的局面,其不仅引入中芯聚源、粤芯半导体,还联手粤芯半导体共同探索实施新能源车国产芯片专业化解决方案,加快推进芯片国产化进程的“攀登计划”。
短短半年时间,广汽埃安与“股东圈”碰撞出更多产业协同的火花——盈峰投资带着其投资的先进技术来对接,希望进一步优化发电机技术解决方案;国调基金从锂钴等矿产资源、电池材料到动力电池,从轻量化轮毂、激光雷达、汽车芯片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从共享服务到充电网络等投资组合全面向广汽埃安全面开放;深创投利用自身遍布全国的政府基金网络,协助广汽埃安进一步完善销售网络的搭建。
“广汽埃安就是这条产业链‘链长’,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不断寻找产业合作最优解,带动产业链良性发展。”李俊江说,广汽埃安建立起一个自主与分工相结合的产业生态,呈现出良好的竞争合作共赢局面,迈入了“产业+资本”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从今年的市场来看,广汽埃安确实成为一匹“黑马”——4月、5月的国内销量连超特斯拉中国,跻身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榜第二名,与第一名比亚迪、第三名特斯拉,形成新的“BAT”格局。
淘汰赛下的突围之路
站在当前时点,新能源汽车赛道进入更为残酷的阶段——“淘汰赛”。新年伊始,比亚迪、特斯拉下调价格,压力向全行业传导。因此,尽管跻身“BAT”,但广汽埃安面对的挑战并不小。
如何在逆势中向上突围?
A轮融资结束后,广汽埃安已经进入混改的最后阶段——上市,目前其内部正在积极筹备中。
虽然上市具有不确定性,但广汽埃安的规划十分清晰。刘飞雷介绍,一是坚定不移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二是在三电、智能网联和产业链上下游继续扩大布局;三是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做好了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等地的布局。
广汽埃安何时能盈利,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2022年,其销量约27.12万辆,同比增长125.67%,但受原材料价格、国补退缩的影响,仍处于亏损状态。
“今年有望挑战盈亏平衡。”刘飞雷说,新能源车盈亏平衡点在年销量达40万辆左右。广汽埃安去年销量27万辆,今年销量目标是保50万辆、挑战60万辆。
此外,广汽埃安正尝试从B端向C端转型,实现品牌向上跃升。今年7月,其高端品牌“昊铂”轿跑将开售,还有一款定价在128.6万元至168.6万元的超跑将于10月交付。
■记者手记
让资本成为激活国企的“秘钥”
新能源车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协同是行业的突出特点。正因为如此,广汽埃安不仅仅关注投资者能带来的资本规模,更注重和聚焦引入战略协同的产业资本,“股东圈”几乎贯穿其所处产业链的上下游及行业生态。
不仅如此,广汽埃安还通过对外投资,继续用股权关系扩大产业“朋友圈”。比如设立子公司因湃电池,入股智能座舱供应商星河智联等。
不要小看这些布局,历史上,丰田的崛起就得益于通过投资、参股核心零部件企业把控产业链,进而把成本降到最低,成为最赚钱的车企。
从目前来看,由广汽集团主导的广汽埃安混改,已经取得了颇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2023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动大幕已经拉开,国企混改仍然是“重头戏”。如何激活资本这把“秘钥”,让更多老牌国企像广汽集团一样在新赛道上焕发出活力和光彩,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