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记者/潘沈思)5月25日,第二届粤港澳科学文化传播论坛暨科普宣传培训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分享科学传播和科普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洞察,促进科学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以及科普宣传形式的转型升级。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东科学中心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州科普联盟承办,邀请了广州动物园副主任陈足金、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兵、澳门科学馆教育及展品总监梁思聪、南方日报时政新闻部科教工作室主任卞德龙、羊城晚报科技新闻工作室副主任、记者李钢等5位科普场馆、高校研究机构和媒体行业的专家作了主题分享。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理事长、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周震寰出席活动并致辞。
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理事长、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周震寰致辞
【资料图】
广州动物园副主任陈足金指出,新媒体传播快、效率高、互动性强,是科普传播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广州动物园近年来运用新媒体进行科普宣传,结合线上线下的互动,打造动物IP,带动线上线下科普受众的数量增加、来源地扩展、年龄结构变化,激发了“老园子”的新活力、营造科普工作新格局。
广州动物园副主任陈足金作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兵通过对比分析揭示我国科普三十年来在科普理念、科普引领能力和协同发展方面的深刻变化。他认为新时代传播呈现分众化趋势,科普也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深化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不同科普对象针对性地调整科普内容重点和素质能力提升目标。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兵作报告
澳门科学馆教育及展品总监梁思聪指出AI技术(如ChatGPT)在科学传播领域有广泛应用,可以提高传播效率、加深大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创造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提升科学教育的水平和教学质量,助推科技发展和未来科技人才培养。
澳门科学馆教育及展品总监梁思聪作报告
南方日报时政新闻部科教工作室主任卞德龙从科技新闻的选题方向、写作技巧、新媒体手段的运用等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其在科技报道领域的实践与心得,共同探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科普宣传,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
羊城晚报科技新闻工作室副主任李钢通过报告阐述如何将传统的新闻理念、科技内容与新媒体思维进行融合,形成适应于新时代的传播方法。他认为新的传播终端意味着受众的再次分化,科普要细分服务对象,增强传播针对性。
本次论坛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培训的形式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州科普联盟150多个成员单位代表及高校师生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