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后,长七火箭首次发送“太空快递”。
自2017年执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起,长七火箭与天舟货运飞船五度携手,火箭总体技术状态逐渐趋于稳定,测发周期也由最初的42天逐步缩减到27天。
【资料图】
但研制团队以“打一发进步一发”为目标,从未停下追求改进的脚步。长七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邵业涛介绍,本发火箭进行了10项技术改进。研制团队从源头出发,重点通过并行测试、测试项目合并,优化使用维护条件,简化操作复杂项目等不断优化调整,减少操作质量对人员的依赖,进而提升过程质量、提高测发效率。以火箭助推器吊装附件为例,研制团队精心计算,优化吊装附件受力点,不用增加配重也能保持箭体垂直,彻底消除了拆装配重块时的操作风险。同时逐步推进箭上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发动机可靠性增长设计等,进一步提高火箭可靠性。
今年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根据任务安排,全年共实施6次飞行任务,包括发射空间站问天舱和梦天舱、两艘天舟货运飞船、两艘神舟载人飞船。本次任务完成后,年内还有一次神舟载人飞船飞行任务。
随着空间站转入长期在轨运营阶段,未来几年,长七火箭将保持每年2次的发射频率,为空间站天地物资运输提供保障。
不仅如此,长七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搭载远征上面级,可实现太阳同步轨道9.5吨的运载能力,既可以发射天舟货运飞船,也可以发送其他卫星载荷,后续可在中低轨卫星发射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本次任务是文昌航天发射场2022年度的收官战。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48次发射。
从31天到27天:优化、提速!
五送天舟,长七火箭研制团队以载人航天的要求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并通过不断优化调整,在一次次发射中不断提速。
射前流程缩减4小时是在长七遥五火箭发射任务中实现的,这次发射拉开了2022年我国空间站建造大幕。
对于火箭供气系统主管设计师陈山来说,这意味着他在岗时间从13.5个小时缩短到9.5个小时。“高负荷连续工作对大家的体能是项考验,流程缩减也让大家能保持良好状态。”陈山说。
也是在这次任务中,火箭研制团队通过射前流程优化和可靠性提升等17项技术状态变化,让测发周期由原来的31天缩减到27天,长七火箭首次实现在一个月完成测试、发射。
长七火箭是新一代运载火箭,低温模块多,射前流程复杂。邵业涛说:“打一发进步一发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做的事,从长七火箭首飞时40多天的发射流程缩短到一个月内完成,背后是研制团队对每一次测试发射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分析研判。从质量到流程,我们都要精益求精,努力把长七火箭做成‘精品’。”
从31到27,是液氧与煤油并行同步加注,压缩发射准备时间,提升任务准备适应性、气候适应性;
从31到27,是总结梳理以往的测试经验,将较多试验性质的测试简化,部分流程进一步压缩;
从31到27,是整合测试项目,一项测试解决两方面的测试需求,减少一天测试时间。
地面系统恢复节省时间2.5天,火箭产品出箱工作流程由3天压缩至2天,测试流程时间误差精确到10分钟以内,发射日流程压缩4小时……从31到27,不变的是发射的可靠性、测试的覆盖性,减少的是测试发射流程,增加的是团队应对逐渐密集的发射任务时的信心。
11月12日,长七遥六火箭发射成功,火箭研制团队同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测试发射流程。收集好这次的发射数据,他们又开始了下一次发射的流程优化分析,要用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可靠性将货物稳稳送到空间站。
两个月装一发:无惧高密度发射挑战
长七遥六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一飞冲天的时候,千里外的天津火箭公司总装测试厂房里,下一发长七系列火箭已经在进行出厂前的总装测试了。长七火箭是我国现役火箭中模块最多、总装流程最复杂的火箭,从4到6个月装一发箭,到现在的2个月装一发箭,天津火箭公司的总装测试团队也在全力奔跑,保证后墙不倒。
“你把工装卡在这里,然后再推动火箭二级级间段,像这样。”在火箭总装车间,长七火箭装配三组组长樊宇正在带着全组成员一边培训一边实操火箭二级级间段配平。为给火箭总装提速,长七火箭总装车间全体成员梳理总结出130项测试总装要点,并针对不同项目对全员总装技能进行打分,由得分高的成员对得分较低的成员进行培训,大家共同进步,不断提高操作熟练程度。
火箭总装工艺组组长国冰说:“为给测试总装流程提速,提高操作熟练程度是一方面,工艺流程优化、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也必不可少。”成立专门的物资组、多项流程并行、细化分工、数字化扫描取样……一项项措施的实施让长七系列火箭总装测试速度提速再提速。“最近,我们正在论证建设专业化的生产线,相信建成后对总装速度又是项大提升!”国冰和同事们对未来总装速度信心满满。
长七火箭的运载能力可以覆盖到低地球轨道13.5吨的范围,不仅可以发射天舟货运飞船,还可以发送其他低轨卫星,甚至和上面级组合,完成一箭双星或者一箭多星的发射任务,在未来一些低轨卫星的组网任务中也可能会发挥更广泛的作用。2021年,长七系列火箭成功发射4次,今年,长七系列火箭已经发射3次。从0到1再到4,长七系列火箭已经迎来了高密度的发射。
和总装测试流程不断提速同步,长七系列火箭全体研制队员都在为满足高密度发射的需求进行不间断的流程优化和措施制定。但归根结底,高密度发射的接连成功更离不开人的奋斗。两年来,研制团队在北京、天津、海南三地奋战,很多人不是在海南执行发射任务,就是在天津做试验。每个人都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与时间赛跑。
火箭研制生产全流程加速跑,建立在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坚实基石之上,研制团队也在想方设法不断提升全箭质量、夯实可靠性基础。发射前,研制团队严格产品制造、验收及总装测试质量控制,开展多项专项检查、软件质量控制和空间站工程特殊举措等专项质量复查工作;发射后,研制团队两总带领大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火箭各项性能。
入轨精度的又一次提高,一个月内完成测试、发射,无惧高密度发射的考验,火箭研制人员跑出了属于长七系列火箭的“七”速度,也在一发又一发的挑战中以长七人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将火箭打磨得越来越完美。
完成空间站建造阶段的4次发射任务,进入空间站运营阶段后,“快递小哥”长七火箭还将保持每年至少2次的发射频次。而长七火箭也将携手具备高轨发射能力的长七甲火箭逐步增强我国高轨发射能力,成为中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去执行更多的重大发射任务。
【记者】王诗堃 徐勉
【拍摄】屠海超 胡煦劼 黄国畅
【通讯员】桑茜 尚驰 黄国畅
【统筹】张志超 吕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