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
【资料图】
一季度京津冀经济回升向好
从北京市统计局获悉,一季度,京津冀三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区域经济回升向好,协同发展扎实推进,发展动能继续积聚。
区域经济企稳回升,一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
一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高于上年全年2.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9947.7亿元、3715.4亿元和10041.4亿元,分别增长3.1%、5.5%和5.1%,较上年全年分别提高2.4个、4.5个、1.3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4%(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影响,增长1.8%),降幅收窄9.3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增长11.5%,汽车行业由降转增(增长2%)。天津同比增长3.1%,提高4.1个百分点;12条重点产业链企业合计增长3.5%,占比接近8成。河北同比增长6.5%,提高1个百分点;九大主导产业中生物医药产业增长最快,增速为22.0%。
服务业整体向好。京津冀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比上年全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同比增长4.6%,提高1.2个百分点,信息服务、金融行业持续带动,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9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体娱乐行业由降转增。天津同比增长6.0%,提高4.3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12.3%和7.9%,住宿餐饮业增长2成以上。河北同比增长5.1%,提高1.9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8.0%,信息服务业增长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6%。
投资增长加快。北京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6%,比上年全年提高6个百分点,反映实物工作量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和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购置投资分别增长3.9%和42.6%。天津同比下降2.6%,主要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影响,降幅收窄7.3个百分点,新开工10亿元以上大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分别增长1.3倍和76.1%。河北同比增长8.5%,提高0.6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4.1%,拉动全省投资增长9.0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逐渐回暖。随着各地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和京津冀消费季活动开展,京津冀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7.7亿元,同比增长4.1%,高于上年全年7.4个百分点。北京、天津、河北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8.0亿元、1033.2亿元、3506.5亿元,津冀分别增长6.5%和8.7%,分别提高11.7个、7.1个百分点;北京下降0.7%,降幅收窄6.5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较快增长,三地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9%、41.5%、16.6%,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6.9%、55.0%、58.9%。
民生领域保持稳定。北京、天津、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367元、14524元和8257元,同比分别增长3.6%、3.1%和5.0%。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北京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6%,3月份环比有所回落;天津城镇新增就业9.01万人,好于前两年同期水平;河北城镇新增就业22.1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58万人。三地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1.3%、1.1%和1.2%,均呈温和上涨态势。
区域联动日益增强,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946个
产业对接继续深化。一季度,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对接项目近100个,引入经营主体51家,截至目前已累计入驻经营主体1075家,引进实体项目9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80%。天津吸引京冀投资额564.1亿元,同比增长13.0%,占全部引进内资的53.2%,提高4.8个百分点。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946个,其中北京转入单位占比超7成,主要落地在廊坊、石家庄、保定和唐山,合计占比超5成。由北京研发、河北制造的国内首列自主研发的氢混合动力铰接轻轨车在河北保定京车智能制造基地下线。
交通运输更加便利。京秦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秦皇岛至北京缩短半小时车程。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开启水中主墩基础施工,全线通车后,河北大厂进京距离将缩短20公里,行驶时间缩短半小时。京唐城际铁路城市副中心隧道开挖,工程完成后,京唐城际铁路从唐山站可直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
民生保障更进一步。北京举办2023年首场京津冀专场招聘会,100家优质企业面向通州区和“北三县”重点就业群体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可容纳50余家人力资源机构进行区域间人才供需对接。河北参保人员京津就医可免备案直接结算,三地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增至685家、互认项目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313家。
内生动能积蓄释放,高技术产业投资彰显活力
高端产业加速引领发展。北京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4265.7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9%,比上年全年提高1.3个百分点。天津和河北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0%和7.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和0.7个百分点。其中,天津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河北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和高铁设备、配件制造表现突出,分别增长69.9%和52.8%。
高技术产业投资彰显活力。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2.0%和42.6%,集成电路、云计算、通信等项目加快建设。天津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8.6%,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1.9%,其中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2.7%、49.3%和77.7%。河北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3%,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72.9%,环保产业增长38.3%。
高成长创新主体潜力突出。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榜》,京津冀有85家企业上榜,占中国上榜企业的比重近3成。(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