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大家古美》杂志 自2018年起,由古美路街道社区党群办主办,以纪实特写、口述历史、回忆录、散文、故事为主,围绕社区文化主题,讲述古美人、古美社区的故事,既有生活点滴,也有名家大作。“今日闵行”推出系列选篇,让我们和《大家古美》一起,植根社区、共襄人文。
铁鼠(下)
(点击查看上期)
四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大政方针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地方政府逐步放开手脚,自由市场空前活跃,农村集镇空前繁荣。
在大队五匠组挣工分的乔治明坐不住了,他让老婆顶替去五匠组拎泥桶,自己操起了最擅长的老本行——修自行车。
他看中了北桥镇是交通要道,著名的320国道途经北桥向浙江方向延伸,又处在上海和工业重镇闵行的连结点。每天车流繁忙,自行车流更是延绵不断。
他试探性地在离公路交叉口不远处的公路边上搭了个小棚子,挂出了修理自行车的招牌,放了两只打气筒,免费使用以聚人气。
第一天的生意就出奇地好!补胎、修自行车的络绎不绝,遇到换修大件的,只能婉言谢绝。
从此以后,每天早出晚归,一个月下来,也算站住了脚。
那时候做各式小生意,没人管,有点乱哄哄。后来地方上成立了工商所什么的,就有人找上门来。乔治明就成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个体工商户。
他有了根据地。工商、税务所登记的明确地址,位置在沪闵路东、北吴路南的北桥镇中街入口处。阿明车行从此在北桥镇上竖立。
老婆周顺英自然来帮衬,既做修理工,又当老板娘。乔治明是甩手掌柜,内务和钱财都由老婆管。后来,女儿和女婿也加盟进来,经营范围也逐步扩大,除修自行车,还为货车补胎、电充气,提供和修理简易零部件等。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去莘庄上班,总是骑车到北桥,把车寄放在阿明车行。
五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分田到户和社队企业兴办,不少农户两头占。既有农田收入,又有工厂收入,手头立时富起来。农村中掀起了家家户户平房翻建楼房的热潮。
乔治明的家族也是个大家族,祖父辈老弟兄两人,到父辈已分成四家,紧紧挨着挤住在一起。
经过村、镇同意和私下协商,两家外迁,两家原地翻建。乔治明和一家老伯的长孙取得了在原地翻建的资格。
乔治明有两个儿子,每个儿子允许建二上二下新楼房。好家伙!老宅房屋经推倒后平整,一字型排开计划建六上六下新楼房,乔治明独家建四上四下。
新中国成立前土地私有,老宅基地寸土寸金,乔治明的祖辈只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把一幢五开间主房建成了村宅上仅有的面西房子。随着后辈成家立业,围着老宅基地建了个包围圈,只在南边建了个像样的大门,俗称行门头。
现在推倒重来,规划建六上六下面南的新楼房,原来的宅基地只能排三间门面,显然另外三间是建在了邻居的地界上了。
好在新社会土地归集体所有,村镇建房批准书一下达,一条新路沿着周家生产队的门前屋场向西拓展了一百米。
前排楼房,后排辅助房。打样,开工,打地基。六上六下新楼房在人们的惊羡中慢慢成形。终于到了结构封顶,上梁盖瓦的日子,至亲好友们纷纷前来随礼道贺。
这天,乔治明夫妇风光无限。一大早,他们就设案祭祀。上香点烛,摆上祭品,下拜磕头,给祖宗报喜。
随着一阵鞭炮齐鸣,大小师傅共努力,亲戚朋友齐上阵。中间开花,两列盖瓦队伍一字排开,分别从屋心中间向两边侧翼慢慢后退。
递瓦的队伍排成一字长蛇阵,黑压压一片。劳动大军中除了一部分亲戚朋友外,生产队里的男女壮劳力都上阵啦!
经过一整天的紧张劳动,两组盖瓦队伍圆满完成了最后一楞瓦行的覆盖。
四上四下楼房的底层灯光通亮,付出了辛勤劳动的人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喜笑颜开,无拘无束。
这一夜,乔治明家新盖的四上四下新楼房成了全村宅热源的中心,也成了人们热议的中心。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乔治明发啦!
六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乔治明夫妇完成了建造四上四下楼房的大业,丝毫不敢懈怠。
女儿凤琴已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儿子凤平也有了对象。只有小儿子学习成绩好,刚刚考取同济大学的路桥系。
凤琴的对象是中学同学,两人相亲相爱,知根知底。婆家是邻村的。新郎新娘十分般配,个头都挺高。只是工作平常,夫妻俩都在镇办企业上班。
乔治明夫妇刚嫁女儿不久,大儿子凤平的婚事又提上了议事日程。介绍人是村宅上的一对老夫妇,特有眼光。见乔治明家旱地拔葱一下子建起了四上四下新楼房,夫妇俩又是开修车行的个体户,家境殷实,便喜滋滋地把自家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外甥女介绍了过来。双方满意,一拍即合。
选定春节某日举办婚礼。80年代还是人们求富未富时期,万元户还是响当当的品牌。作为当年经济大潮中的第一批个体户,乔治明应该赫然在列。
为儿子举办婚礼,万元户的本色就显示出来了。当一般人家的婚宴还停留在“硬八样”时,乔治明家的婚宴就传出了全鸡、全鸭、甲鱼、鳗鱼、大闸蟹的豪华菜单。
凡参加这次婚宴的宾客无不在众人面前竖起大拇指:“牛!”
小儿子凤昌也从大学毕业了。他学的是路桥系,自然被对口分配到建设局所属的公路管理所。他从施工员干起,后来做项目经理,数年后,又被培养成了区公路管理所的领导。
20世纪90年代初,凡上海县和闵行区的新建公路和拓宽工程,都留下了乔凤昌的心血和脚印。
乔治明不再满足于修理自行车,他大胆向利润更高的修理电动车业务发展,还涉及一些汽车的低端修理项目。正应了那句“手艺越做越精、老板越做越大”的俗语。
小儿子乔凤昌婚后生了一个胖小子。他春风得意,在工作上崭露头角,得到了上级的重视和提拔。若干年后,当上了区建筑管理所所长。
乔治明真福气!女儿给他生了个外孙,两个儿子都给他生了个孙子。而且家家都把后代培养得很好,孙儿们个个学习上进,前途可期。
那些年,正是乔治明的高光时期。看他那走路的样子:昂着头,哼着曲。每逢有人给他打招呼,他总是摆摆手,眯起眼,轻轻地一笑。
七
进入21世纪,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和乔治明所在的村子被划进了上海市莘庄工业区。从2001年开始,分田到户的耕地已完全弃耕,任由农民们自由种植;房屋建筑也任由农家随心搭建,自由出租。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偌大的村宅俨然成了繁华的乡村街市。
乔治明的小儿子在莘庄买了房,很少回家。大儿子凤平在某公司开汽车,媳妇王秀芳也开起了实体店。
乔治明夫妇把自行车及助动车修理给了女儿、女婿打理,夫妇俩专注于汽车低端修理,生意越来越好,常常忙不过来。
突然有一天,村宅上爆出乔治明在拆卸汽车轮胎时不慎被上冲的螺丝帽击中前额,生命垂危。村宅上如炸开了锅,至亲们争相去医院探望。村民们议论纷纷,焦急等待。
两三天过后,失去了生命的乔治明终于回到了他的老宅,静静地躺卧在他亲手建造的四上四下新楼房底层的某一间。
三声炮响后,唢呐阵阵,哭声震天。亲人们悲痛欲绝,夫人周顺英更是哭得昏天黑地。人们从她如泣如诉的哭声中,依稀看到了乔治明既平常又不平凡的人生。
白手起家不容易啊!
真是命苦啊!未享过一天清福!寿不正寝,硬是在66岁被生吞活抢了去!老天爷不公平!
八
2006年,老村宅动迁,人们各奔东西。2008年,当村宅上的老熟人们重聚的时候,发现大家仍然是邻居。我家和周顺英及两个儿子的家被分在同一幢大楼里。
周顺英虽七十出头,仍然白净漂亮,只是身体微微发福。自从乔治明去世后,她就把修车行全部盘交给了女儿、女婿,眼不见为净。
晚上在小区散步时,经常能碰到周顺英。我叫她孃孃而不叫婶婶,因为我家和周家隔河相望,两家是世交。我的祖父和周顺英的祖父是从小一起玩仙人担(一种石头举重)长大的,我父亲和周顺英的父亲是冬季捉野兽的搭档。
一晃七八年过去,我也已退休多年。突然听说周顺英中风了,病很重。后来又听说转院了在做长期特殊护理,经常能看到小儿子乔凤昌夜晚走路去马桥卫生院看望瘫痪在床的母亲。
又一晃三四年,传来了周顺英去世的消息。出殡那天,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穿白衣服的至亲们,未发现我曾熟悉的身影。
找个机会我悄悄问凤昌:“你姑姑毛囡来了没有?”
凤昌告诉我:“姑姑王文秀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老家宁波投亲插队去了,后来嫁在湖州。现在年纪大了,而且也中风了,来不了啦!”
作者:乔凯华
文字内容 :《大家古美》
部分图片:网络
编辑:石思嘉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提醒: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