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病人自身痛苦,而且有可能传染他人。因此,结核病既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又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资料图)
传染病流行需要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只要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
1隔离传染源
防止结核病流行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隔离传染源,办法是及时治疗和管理肺结核病人。大多数初次治疗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经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3周左右,其排菌量大大降低,因而其传染性也大大降低。
结核病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着嘴,和别人说话时,不要距离太近。肺结核患者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等。
2切断传染途径
防止结核病流行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切断传染途径。由于肺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接触者受结核感染的可能性增大。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结核病人的用品可通过紫外线(晒太阳)、蒸煮消毒。通过环境卫生的改善,可切断传染途径,预防结核病的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
防止结核病流行的第三个环节就是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情况下人体对结核菌有天然的自我防御机制和免疫力。人们在吸入结核菌后,鼻腔、气管、支气管里的粘液会粘住它们,支气管里的纤毛还会通过摆动将其随着痰液排出体外。即使结核杆菌进入并滞留在肺内,也还要和人体内各种免疫机制进行激烈的抗争才可能在肺内繁殖生长,引起结核感染。被结核菌感染后,大多数人不会发病,近年报道10%左右的人才发病。
人体对结核的免疫力受年龄、性别、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生活条件和行为,以及其他疾病的影响。结核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指机体抵抗力低下的人群。例如:婴幼儿、青春期的孩子、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生活贫穷、居住拥挤、营养不良人群,新移民 等等。对易感人群而言,其对结核菌的抵抗力较弱,一旦被感染容易发病。与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易感人群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动态观察,必要时还需要预防性治疗,避免结核病的发生。
摘自《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