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0日讯 去年3月,记者路过济南起步区时,这座新区还是一副“大开大建”的城市面貌——到处都在修路、四下都是工地。
(资料图)
今年3月,记者再次来到济南起步区,却发现这里已经完全变了样!道路整洁通畅、厂房鳞次栉比。中科院、国电投、比亚迪、京东等产业园区纷纷投产,大量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到来,使得起步区一跃成为当前济南就业机会最密集的区域。
昔日的荒郊野外
如今的产业新城
比亚迪“超级工厂”投产
“之前这里是一片蔬菜大棚,去年这个时间,在这里看到的是一队队的工程车,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刚刚下线被运往全国各地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投运不到一年时间,就让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在这座工厂上班的年轻人,有一部分是从比亚迪其他项目调配过来支援的人员,另外大约80%的人则是从济南当地招聘。目前,比亚迪济南基地还在加快招聘工人以充实生产。据不完全测算,全部投产后,这座“超级工厂”预计总用工人数会突破3万人。
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华丽变身
“这里成立初期就是一张白纸,需要做的就是培育有特色的新动能。”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目前已引入3家中科院分支机构,并且其科研成果皆已走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济南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引进的三大院所之一,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已经迈出了科研孵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第一步,实现了首台(套)4000万元订单并交付使用,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中科核技术研究院“新一代便携式伽玛相机”“通道式伽玛成像仪”等4项核安全监测系列产品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快速走向产业孵化之路;中科泛在智能研究院打造的综合孵化平台,已孵化产业化公司7家,其中高科技企业3家,产业孵化公司4家,拥有合作机构37家……
千亿会展产业生态圈成型
“去年,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的6个展馆还在紧张的建设中。如今,这座全球净展面积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已经基本建成,近期就将正式迎来全球首展。”目前,会展中心首期北侧六个标准展馆和登录厅已具备使用条件。
据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综合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同时也是金属屋面面积最大、地面承载力最大、单馆跨度最大的会展中心,可满足目前世界上所有类型展览的需求。近期,会展中心将迎来正式首展——中国(济南)国际机床暨智能制造装备展览会(简称:济南智造展)。预计展览面积5万㎡,观众6万人次,参展企业近1000家。
高新产业集群落地生根
在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园,投资13.3亿元的京东济南智能电商运营中心(亚洲一号仓)已经满负荷运转3年多。隔壁的京东(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也全面启用,进驻了京东智联云(山东)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京东生鲜山东省级运营中心等核心业务单元。作为起步区高端装备制造园区落地开工的首个项目,光大照明智慧产业园正在全力建设国际领先的绿色照明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跨河发展,产业先行!伴随着“千亿产业新城”号角的吹响,五年奔跑追梦后,济南起步区一步步赶超时代潮流,从耕种牧渔,到拥抱新经济,黄河北这片时代热土已然涅槃重生。
大交通生态圈初具规模
除了“四新”产业的全面落地,起步区交通、配套等相关利好也在加速兑现!
2021年9月,有着“万里黄河第一隧”之称的济泺路穿黄隧道正式通车,跨过黄河最快用时仅需约5分钟!2022年1月,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正式通车!两岸市民可选择自驾、公交、轨道、步行、骑行等多种方式通过黄河。2022年8月,有着黄河北“经十路”之称的黄河大道一期建成投用,成为加强黄河南北联系的重要走廊。再加上飞速建设中的黄岗路穿黄隧道、济南黄河大桥复桥以及规划中的航天大道隧道……到“十四五”末,济南跨黄通道将达到26个,其中仅起步区的沿黄42公里段,就规划有14条通道,平均间距仅3公里,在所有黄河沿线城市中位居首位。
可以想象,大交通生态圈的不断完善,将为起步区的发展加足马力。
家门口的15分钟便捷生活圈
与此同时,起步区首个落地的优质教育配套——起航实验小学已经正式开学;山大二院北院区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相当于济南奥体中心1.4倍大小、可同时容纳6万人观赛的黄河体育中心已经冲出正负零,预计2024年全面竣工……
在教育、医疗、文娱等多重资源聚合效应下,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未来新城已逐步显现。不久的将来,起步区不仅是车水马龙的国际级交通枢纽,也是各类高能级会展会议举办的中心;同时,生活、工作在起步区的人们还将享受“15分钟体育健身服务圈、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15分钟休闲娱乐圈、15分钟文化活动圈”……
济南起步区
一个承载抱负和梦想的地方
伴随产业、交通、配套等利好的全面兑现,济南起步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来这里就业、安家。有人已经敏锐的注意到:省内一些区域的人才大军,正在向起步区集结。“这里工作好找,工资不低,已经没必要跑北上广深了。”
“到起步区去!”已然成为济南抑或整个山东的声音。
51岁的刘志和是济南起步区的新人,作为物流从业者,他长期在济南、杭州、上海等地工作。几年前,他来到济南起步区——这片全国瞩目的热土,参与京东亚洲一号仓的建设,成为新区的早期建设者。随着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这个项目的运营团队,也从20多人发展到上千人。
25岁的北京大学毕业生张晓云,更是这里的新人。去年年底,她在新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研发电商平台销售电子产品。在这里创业可以享受到多项政策扶持,这让她的项目轻松进入了种子期。虽然项目还没有赢利,但她很自信,因为她的平台有独创的技术。
……
不同于济南老城区的促狭,起步区整洁开阔、道路四通八达、无数个厂房拔地而起。整个起步区如今已入驻多个众创空间,有大学生创业团队10余个,入孵企业100余家,无数年轻的“新新人类”在这里为梦想齐聚……
经验丰富的刘志和是人才,充满活力的张晓云也是人才……当这些人才聚拢到起步区,将这里当做创业就业的沃土和生活的乐园时,济南起步区的经济活力将被彻底激发。
俗话说得好,楼市增长“短期看政策,中期看经济,长期看人口”。人口既是消费力,又是生产力,是楼市增长的根本。
随着千亿产业利好的不断兑现,未来的起步区或将保持每年人口净流入几十万。也就是说,济南起步区的楼市,必然会大有可为!